优学建筑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优学建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钢筋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能否给予例题解释?

钢筋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能否给予例题解释?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其中,ρ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 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压构件 全部纵向钢筋 0.6 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t/fy中较大值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钢筋总截面面积与正截面的有效面积(宽*有效高度)的比值,叫做配筋率。

2,钢筋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能否给予例题解释?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梁的最小配筋率0.2%,是(受拉钢筋截面积÷梁截面宽×梁截面的有效高度)×100%;规定柱的最小配筋率0.5%,是(柱截面的全部钢筋截面积÷柱截面宽×柱截面高)×100%。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扩展资料: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注意: 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率应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3、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5、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6、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规范只规定了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所以构造钢筋不要满足最小配筋率,只需满足构造要求。 梁配筋 (1)当连续梁跨高比≤9时,由于梁承受弯矩较小,配筋基本受最小配筋率控制,裂缝宽度和烧度都较小; (2)当跨高比≥10时,随着钢筋强度的提高,纵筋计算配筋率明显减小; (3)当跨高比较大荷载较大时,配筋可能受裂缝宽度和挠度的限制,与釆用HRB400钢筋相比,不能体现HRB500钢筋的强度优势,宜选用钢筋; (4)跨高比在10~14之间时,与采用HRB400钢筋相比,采用HRB500钢筋节约钢筋较为明显,宜采用HRB500钢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最小配筋率

3,配筋率的计算公式

1.ρ=A(s)/A。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根据受力性质不同而含义不同,分别为:1.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筋和一侧纵向钢筋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2. 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2.箍筋面积配筋率: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箍筋体积配筋率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0页)。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有此规定),fyv≤360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无此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此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已取消fyv≤360N/mm^2的规定。)

4,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是什么比什么?

砼规范9.5.1条,受弯构件一侧最新配筋率取0.2和45ft\\/fy两者的较大值,及与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与受力钢筋受拉设计值的比值有关。 另外该规范第11.3.6条规定了抗震框架梁对不同等级采用了不同的最小配筋率,跨中支座各不相同,不同等级也不同,但是其确定原则依旧根据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和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来确定。

5,桩边至承台边的距离最小要求如何确定

桩基承台的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桩的 直径或边长 ,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150mm 。也就是说桩至承台外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5D和150mm。 规范对这个边距的规定是基于两方面因素: 一是为使承台受角、边桩冲切的冲切锥体侧表面积能满足冲切承载力要求。 二是由于承台为单面配筋,为使桩顶与承台连接形成嵌固端以承受水平剪力和弯矩作用下产生的桩顶弯矩。 当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时,其处理原则是增强钢筋配置以满足承台受桩的冲切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及桩顶嵌固。 其具体方法是在承台挑出边的侧面类似于深受弯构件配置竖向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其底部受拉钢筋垂直于无挑出边者应向上弯折,弯折段长度宜加大至25倍钢筋直径,平行于无挑出边150mm范围内的底部受拉钢筋加密配置于边桩顶部。 桩基础适用范围 (1)上部土层软弱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而下部存在较好的土层时.用桩穿越软弱土层,将荷载传递给深部硬土层。 (2)一定深度范围内不存在较理想的持力层,用桩使荷载沿着桩杆依靠桩侧摩阻力渐渐传递。 (3)基础需要承受向上的力,用桩依靠桩杆周围的负摩阻力来抵抗向上的力,即“抗拔桩”。 (4)基础需要承受水平方向的分力时,可用抗弯的竖桩来承担。 (5)地基软硬不均或荷载分布不均,天然地基不能满足结构物对不均匀变形的要求时,可采用桩基础。

6,人工挖孔桩或者冲/钻孔灌注桩纵向钢筋配筋率是否应满足最小配筋率?

桩基多数属于受压构件,但也有部分属于受拉构件(如抗拔桩)。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对灌注桩的配筋率规定为:当桩身直径为300~2000mm时,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65%~0.2%(小直径桩取高值);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和嵌岩端承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并不应小于上述规定值。
如果工程桩直径为2600mm,配筋38根22mm,截面配筋率大于0.2%,应该是合理的。

7,人工挖孔桩或者冲/钻孔灌注桩纵向钢筋配筋率是否应满足最小配筋率?

桩基多数属于受压构件,但也有部分属于受拉构件(如抗拔桩)。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对灌注桩的配筋率规定为:当桩身直径为300~2000mm时,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65%~0.2%(小直径桩取高值)。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4.1.1、条规定,灌注桩直径在300-2000毫米之间的纵向配筋率为0.65%——0.2%(桩径小者去较大值)。 但在施工中应该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施工单位无权变更设计的要求。 扩展资料: 配筋长度: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 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 4、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5、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Ⅰ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Ⅱ级钢和Ⅲ级钢)的35倍。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6条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6、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配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