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 详细�0�3

电流通过人体后,能使肌肉收缩产生运动,造成机械性损伤,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 可引起一系列急骤的病理变化,使肌体遭受严重的损害,特别是电流流经心脏,对心脏损害 极为严重。极小的电流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导致死亡。电击伤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电流 的种类、大小、途径、接触部位、持续时间、人体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等都有关系。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体的影响也越大,因此,接触的电压越高,对人体的损伤也 就越大。一般将36 伏以下的电压作为安全电压。但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即便接触36 伏的电 源也有生命危险,所以在这种场所,要用12 伏安全电压。 交流电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比直流电大,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也不同。人体对工 频交流电要比直流电敏感得多,接触直流电时,其强度达250 毫安有时也不引起特殊的损伤, 而接触50 赫交流电时只要有50 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如持续数十秒,便可引起心脏心室纤 维性颤动,导致死亡。交流电中28-300 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最大,极易引起心室纤维性颤 动,20000 赫 以上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较小,故可用来作为理疗之用。人们通时采用的工 频交流电源为50 赫,从设计电气设备角度考虑是比较合理的,然而50 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 是较严重的,故一定要提高警惕,搞好安全用电工作。 电流持续时间与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通电时间短,对肌体的影响小;通电时间长,对 肌体损伤就大,危险性也增大,特别是电流持续流过人体的时间超过人的心脏博动周期时对 心脏的威胁很大,极易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 通过人体的电流途径不同时,对人体的伤害情况也不同。通过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 的电流强度越大,其后果也就越严重。由于身体的不同部位触及带电体,所以通过人体的电 流途径均不相同,因此流经身体各部位的电流强度也不同,对人体的损害程序也就不一样。 所以通过人体的总电流,强度虽然相等,但电流途径不同,其后果也不相同。电流对心脏影响最大。
2,现在的火车许多是电气化机车,高速运行中如何进行电力传输的?
在铁路线的上方,有一条和铁路并行的高压(约V)线,叫作高压接触网,在电力机车的车顶有两个可能上下伸缩的接触架,叫作受电弓。在机车运行时,一个受电弓向上伸出,接触到高压接触网的高压输电线,在运行中就在接触网线上滑行拖动,保证有连续的供电。电力通过高压接触网、受电弓引入机车电机,并通过铁路路轨形成供电回路。也就是说,是用高压接触网作火线,用铁路路轨作零线形成供电回路的。
3,电是如何传输的?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负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吸引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其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热运动的基础上,逆着电场方向产生一个附加的定向速度,这个速度的平均值,称为漂移速度。 通常情况下,其他金属导体中电子的漂移速度也约为10-4米/秒这个数量级。而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平均热运动速度的大小为105米/秒数量级,可见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漂移速度远小于平均热运动速度。 扩展资料: “电”的词语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自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人类对电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今,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离不开电,难以想象没有电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带有专门知识的研究内容逐渐独立,形成专门的学科,如电子学、电工学等。电学又可称为电磁学,是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学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
4,电阻点焊时,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有:
1)电极压力压力的增大,电阻减小。
2)焊接电流的影响 引起电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电网电压波动和交流焊机次级回路阻抗变化。阻抗变化是因回路的几何形状变化或因在次级回路中引入了不同量的磁性金属。对于直流焊机,次级回路阻抗变化,对电流无明显影响。
3)电流密度 通过已焊成焊点的分流,以及增大电极接触面积或凸焊时的焊点尺寸,都会降低电流密度和焊接热,从而使接头强度显著影响。
4)焊接时间的影响 为了获得一定强度的焊点,可以采用大电流和短时间,也可采用小电流和长时间。
5)电极压力的影响 焊点强度总是随着电极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在增大电极压力的同时,增大焊接电流或延长焊接时间,以弥补电阻减小的影响,可以保持焊点强度不变。
6)电极形状及材料性能的影响 随着电极端头的变形和磨损,接触面积将增大,焊点强度将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