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建筑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优学建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看电视时,灯光如何摆放才能达到最佳护眼效果?

看电视时,灯光如何摆放才能达到最佳护眼效果?

2.沙发背墙看电视者上方是对的。首先,如果不开灯的话,只有电视发出的光,将直接照射到人的眼睛,光线显有点强,其次,如果将灯安在电视墙电视机上方,则电视光线与壁灯光线方向一致,都射向人眼,这样就会增强了光线对人眼的照射,而只有将壁灯装在沙发背墙看电视者上方时,壁灯发出的光与电视发出的光是相互抵消的,减轻了电视光线对人眼的强度,有利于人眼的健康。

2,3D室内灯光怎样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DS MAX中的布光原则以及注意点
灯光的设置过程简称为“布光”。虽然说一个复杂的场景由100名灯光师分别来布光会有100种不同的方案与效果,但是布光的几个原则是大家都会遵守的。对于室内效果图与室内摄影,有个著名而经典的布光理论就是“三点照明”。笔者在此简述一下:   三点照明,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一般有三盏灯即可,分别为主体光、辅助光与背景光。   主体光:通常用它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担任给主体对象投影的功能。主要的明暗关系由主体光决定,包括投影的方向。主体光的任务根据需要也可以用几盏灯光来共同完成。如主光灯在1 5度到30度的位置上,称顺光;在45度到90度的位置上,称为侧光;在90度到120度的位置上成为侧逆光。主体光常用聚光灯来完成。笔者喜欢把主体光的亮度设置为2 40左右。   辅助光:又称为补光。用一个聚光灯照射扇形反射面,以形成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用它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而且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的亮度只有主体光的5 0%-80%。   背景光:它的作用是增加背景的亮度,从而衬托主体,并使主体对象与背景相分离。一般使用泛光灯,亮度宜暗不可太亮。   下图为区域照明灯光设置的简单示意图。   布光的顺序是:1)先定主体光的位置与强度;2)决定辅助光的强度与角度;3)分配背景光与装饰光。这样产生的布光效果应该能达到主次分明,互相补充。   布光还有几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1)灯光宜精不宜多。过多的灯光使工作过程变得杂乱无章,难以处理,显示与渲染速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只有必要的灯光才能保留。另外要注意灯光投影与阴影贴图及材质贴图的用处,能用贴图替代灯光的地方最好用贴图去做。例如要表现晚上从室外观看到的窗户内灯火通明的效果,用自发光贴图去做会方便得多,效果也很好,而不不要用灯光去模拟。切忌随手布光,否则成功率将非常低。对于可有可无的灯光,要坚决不予保留。   2)灯光要体现场景的明暗分布,要有层次性,切不可把所有灯光一概处理。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灯光,如选用聚光灯还是泛光灯;根据需要决定灯光是否投影,以及阴影的浓度;根据需要决定灯光的亮度与对比度。如果要达到更真实的效果,一定要在灯光衰减方面下一番功夫。可以利用暂时关闭某些灯光的方法排除干扰对其他的灯光进行更好地设置。
3)要知道max中的灯光是可以超现实的。要学会利用灯光的“排除”与“包括”功能绝对灯光对某个物体是否起到照明或投影作用。例如要模拟烛光的照明与投影效果,我们通常在蜡烛灯芯位置放置一盏泛光灯。如果这盏灯不对蜡烛主体进行投影排除,那么蜡烛主体产生在桌面上的很大一片阴影可能要让我们头痛半天。在建筑效果图中,也往往会通过“排除”的方法使灯光不对某些物体产生照明或投影效果。   4)布光时应该遵循由主题到局部、由简到繁的过程。对于灯光效果的形成,应该先调角度定下主格调,再调节灯光的衰减等特性来增强现实感。最后再调整灯光的颜色做细致修改。如果要*真地模拟自然光的效果,还必须对自然光源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多看些摄影用光的书,多做试验会很有帮助的。不同场合下的布光用灯也是不一样的。在室内效果图的制作中,为了表现出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往往会把一些主灯光的颜色设置为淡淡的橘黄色,可以达到材质不容易做到的效果。   总之,只要多实践、敢于实践,掌握用光的精髓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基于物理的工作流程   当你使用光能传递去模拟现实光照场景时,务必注意以几点:   *场景尺寸:确认你的场景拥有正确的尺寸, 和一致的单位 (一盏灯光在一个120米高的房间里和在一个120厘米高的房间里是大不一样的).   *灯光: 你必须使用 Photometric lights. 并确保这些灯的亮度在正确的范围内.   *自然光: 要模拟自然光, 确定你使用的是 IES sun 和 IES Sky. 它们能根据特定的地点,日期,时间,给出正确的光照信息.   *材质反射度: 你必须保证场景仲材质的 reflectance value 与现实中相一致. 例如:一面漆有白色油漆的墙,它的反射度大概是80%; 可是,一个纯白的材质 (RGB:255, 255, 255) 所拥有的反射度是100%. 这时你就必须去手动的调节反射度。   *曝光控制: 曝光控制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你可以使用它去控制最后的渲染结果,优化渲染图像。   使用照片光度灯光基于物理的光能传递工作流程:   *检查并调节场景中的物体的尺寸符合其物理大小,调整材质的反射度符合其物理属性。   *放置 photometric lights 到你的场景中。你能按照真实世界放置灯光的方法去放置你的虚拟灯光。相关信息你可以查阅HELP自带的灯光亮度表。
*选择 Rendering 菜单 Environment 对话框. 选择你想使用的曝光类型。   *渲染场景预览灯光效果。在这一步光能传递并不进行处理,但你能快速的确定直接光的位置和强度,调节好直接光的位置强度等。   *选择 Rendering 菜单 Advanced Lighting 对话框. 在高级灯光选项中选择光能传递。(确定 Active 前的小方块打上了勾)   *在Radiosity Parameters 卷展栏中,点击Start计算光能传递。当计算完成时,你就能在视图里看见效果了.灯光效果直接显示在几何体上,你能很方便的在视图中观察调整而不必重新计算。   *再次点击渲染场景。渲染器计算直接光和阴影,完成渲染工作。
 
  你可以不使用基于物理属性的灯光去创建你的场景,但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灯光:因为光能传递计算是基于物理属性担,在计算中 Standard lights 被解释为   Photometric lights.。例如:一盏 multiplier=1.0 的聚光灯将被转换为1500烛光亮度的灯光。而标准灯光的光线衰减,不论你如何设置,都将按照光能传递的内部算法进行,而不理会你的设置。   自然光照: 如果你不想使用基于物理的灯光类型去模拟自然光,你可以使用Direct Light 去模拟太阳光,使用skylight 去模拟天光。   曝光控制:因为标准灯光不是基于精确物理学的灯光, 所以你需要只能对光能传递的结果进行调整而不影响直接光照。使用 Logarithmic Exposure Control,打开仅影响间接光照功能,这用你就可以使用曝光控制的亮度对比度功能去控制光能传递的结果了。   标准灯光的光能传递工作流程:   *确定你场景中的几何体的尺寸符合真实的大小。   *在你的场景中放置 standard lights 。
*渲染场景预览灯光。在这一步光能传递并不进行处理,但你能快速的确定直接光的位置和强度,调节还直接光的位置强度等。   *选择 Rendering 菜单 Advanced Lighting 对话框. 在高级灯光选项中选择光能传递。(确定 Active 前的小方块打上了勾)   *在 Radiosity Parameters 卷展栏中,点击Start计算光能传递。当计算完成时,你就能在视图里看见效果了。灯光效果直接显示在几何体上,你能很方便的在视图中观察调整而不必重新计算    *选择 Rendering 菜单 Environment 对话框. 选择你想使用的曝光类型。   *当在光能传递中使用标准灯光时, 一定要使用 Logarithmic Exposure Control 并选择 Affect Indirect Only. 这使曝光控制只影响光能传递的效果。这样,你就能在不影响直接光的情况下,使用亮度与对比度控制调整间接光效果,使光能传递效果控制在正确的范围。   *再次点击渲染场景。渲染器计算直接光和阴影,完成渲染工作。   缺省情况下, 光能传递计算当前帧。 如果你的场景中有动画的物体或你需要光能传递计算动画的每一帧, 选择渲染场景对话框中的 Compute Radiosity 选项。   在动画计算的过程中,当有物体移动变化或灯光发生变化时,每一帧都需要重新进行光线追踪计算。如果在两帧之间没有任何变化的话,渲染引擎将不进行光能传递计算。   记住: 因为渲染引擎采用了随机统计学采样,动画的各帧之间可能产生闪烁。   提示: 在光能传递计算一个较长的动画之前, 你应该先手动计算一帧,已确定最终的效果是正确的。   提示: 如果你的动画仅仅是摄影机移动 (例如一个建筑环游效果图) 你不必每一帧都进行光能传递计算,你只需计算一帧就可以了。

3,光环境和建筑节能的关系

热量传递有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三种基本方式。辐射传热就是和光环境和关的。你可以查下相关资料。比如一般的浮法玻璃,是没有什么节能效果的,传热系数很大。采用热反射镀膜玻璃将部分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反射、吸收,从而降低了辐射传热,达到了一定的节能效果,如果再用热反射镀膜玻璃做成中空玻璃,两层玻璃间有空气层,空气的热阻很大,从而降低了热传导,节能效果就更好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4,影响室内光环境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居室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污染,按照性质分类,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化 学的,主要来自装修、家具、玩具、煤气热水器、杀虫剂喷雾器、化妆品、抽烟、厨房的油 烟等等,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甲苯二异氰酸酯、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机物和氨、一 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无机化合物;第二大类是物理的,主要来自室内和室外的电器设备产生 的噪声、电磁辐射、光污染等;第三大类是生物的、主要来自寄生于地毯、毛绒玩具、被褥 中的螨虫及其他细菌等。

5,设施内微环境特点有哪些?

(1)温度①日光温室内温度状况。 A.气温:日光温室内气温明显高于室外,能够满足果树生长发育的需要。日光温室内气温状况有以下特点: a.受天气变化影响大。晴天,一天中气温变化显著,从上午9时至11时,气温上升速度最快,平均每小时上升8℃左右,12时后,气温上升变得缓慢,13时达到高峰。阴天时,最高气温出现时间随太阳高度和云层的厚薄而变化,通常出现在云层薄而散射光较强的时刻。晴天的最高温度可比阴天高10℃以上,最低温度也有很大差异。 b.受管理条件影响大。管理精细、保温措施好的日光温室,昼夜温差较小,温度比较稳定。夜温一般可保持在7~12℃。而管理粗放、保温措施差的温室,夜间气温下降速度往往比露地快,有时甚至低于外界自然气温,即发生“棚温逆转”现象,“棚温逆转”往往对樱桃生长造成极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大量减产,甚至绝产。 c.昼夜气温日较差大于外界。日光温室的气温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似,但日较差明显高于外界。从12月份到翌年4月份,5个月的平均日较差比室外高3~4℃,这种情况有利于果实着色。 d.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在我国北方地区,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室内气温最低,尤其是夜间气温,如不进行盖苫等保温措施,一般温度都在0℃以下,基本上不能进行果树生产。2月份至3月中、下旬,室内气温明显回升,夜间如果有保温措施,气温可达10℃以上,白天气温一般可达25~30℃。3月中、下旬以后,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室内气温相应增加,夜间一般可保持在7~10℃,晴天少云天气白天最高温可达35~48℃,易发生高温伤害,须注意通风降温。 e.室内分布不均匀。垂直方向上:不通风时,日光温室内气温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栽培畦上方上下温差可达5℃。中柱前1米处,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一个低温层,1月份低温层在1米高处,2月份在2米高处,低温层温度比其上下其他部分低约0.5℃。室内0.5米以下的气温层间分布十分复杂。白天通常从地面向上气温剧烈下降,20厘米处达到最低值,该层内气温垂直梯度较大,而且以下午2时差距最大。20厘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缓慢上升。水平方向上:距北墙3~4米处最高,由此向南向北呈递减状态。在高温区附近,气温在南北方向上差异不大。前沿附近与后坡下气温梯度较大,可达1.6℃/米。前坡下与后坡下的温度有很大差异。白天前坡下的气温高于后坡下,夜间则是后坡下气温高于前坡。最高气温是前坡下比后坡下明显偏高,最低气温则相反,一般从北向南递减,后坡下的最低气温可比距前沿1米处的最低气温高1℃。日较差在南北方向上差异也很明显。从中柱向南日较差逐渐增大,中柱前3米处的日较差比中柱前1米处大2℃左右。这是温室前部果树产量高于后部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山墙遮荫和墙上开门的影响,气温在东西方向上也有差别,一般近门端气温低于远门端。 B.地温:日光温室内地温状况有以下特点: a.室内地温明显高于室外。保温措施较好时,室内平均地温(离地面10厘米处)在最冷的1月份,可维持10℃以上。 b.土层深度影响地温变化。对琴弦式和半拱式两种类型日光温室0~25厘米地温调查结果表明,地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时间随深度而不同,5厘米地温最高值出现在13时,深度每增加5厘米,最高值出现时间后延2小时,最低值通常出现在刚揭草苫和纸被时。8时到14时为室内地温上升时段,从14时至第二天8时为下降阶段。地温日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其中5厘米深变幅为8~10℃,10厘米深变幅6~8℃,15厘米深变幅4~6℃,20厘米深变幅2~3℃,20厘米以下趋于稳定,25厘米深变幅仅为1~2℃。 c.水平分布不均匀。通常高温带位于距后墙3米处,由此向南、向北地温逐渐下降。距离后墙3~5米处地温梯度较小,5~6米处梯度剧增。后坡下地温介于中部和前沿之间,前沿地温最低。东西方向上地温也有差异,主要是山墙遮荫,边际效应及在墙上的开门造成的。近门附近,地温差异较大,局部可达1~3℃。 d.地温与气温变化不协调。扣棚初期气温上升快,地温上升慢,地气温不协调容易造成树体地上部与地下部发育不协调,引起先叶后花现象。 ②塑料大棚内温度状况。 A.气温:可从以下3点介绍。 a.日变化特点。多数塑料大棚不覆盖草苫纸被,棚内气温日变化与露地相似。一般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日出后随太阳高度增加温度上升,8~10时上升最快,密闭条件下,每小时约升高5~8℃,有时高达1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13时左右,比露地稍早。此后开始下降,日落前下降最快。大棚的气温日变幅大于露地,也大于日光温室,晴天更加显著。初冬和早春,由于棚内散失的热量不能通过由外界刮风带来的热量进行补充,有时出现短时间的“棚温逆转”现象,对果树生产不利。 b.季节变化特点。塑料大棚内气温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北方地区,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棚内气温最低,旬平均气温在0℃以下。2月上旬至3月中旬,气温明显回升,旬平均气温可达10℃以上。3月中、下旬,晴天大棚内最高气温可达38℃,比露地高15℃以上。3月中、下旬到4月,最高气温达40~50℃,应注意通风降温。 c.棚内温度分布。塑料大棚内不同部位的气温不同。南北延长的大棚内,中午前东部高于西部,中午后西部高于东部,温差约为1~3℃。大棚气温活动减弱,中部温度高于四周气温。 B.地温:塑料大棚空间大,温度的缓冲性大,地温上升后比较稳定。 a.日变化特点。塑料大棚内浅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与气温基本一致。地面温度的日较差可达30℃以上,5~20厘米地温的日较差则小于气温。早春,午前5~10厘米处的地温低于气温,到傍晚则高于气温,且能维持到次日日出之后,这对果树生长发育有利。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不同。早晨5厘米处地温低于10~15厘米地温,但中午和傍晚则相反。 b.季节变化特点。塑料大棚内地温随外界气温而变化。春季地温开始回升,浅层地温比深层上升快,同样升到10℃,5厘米处的地温比10厘米处的地温提早6天左右。3月上、中旬,胶东地区10厘米处地温可达12~15℃,4~5月份,地温一般维持在20~24℃。 地温与气温变化不协调。扣棚初期气温上升快,地温上升慢,容易造成树体地上部与地下部发育不协调,引起先叶后花现象。(2)空气湿度①日光温室内空气湿度状况。日光温室结构严密,室内空气很少流动,从地面蒸发的水汽都积聚在室内空气中。因此,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白天多在70%~80%以上,夜间更大,常保持在90%~95%。由于室内空气的相对静止,影响空气相对湿度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室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空气相对湿度就下降,最小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此后,随温度的降低相对湿度又逐渐上升,最高值常出现在揭苫之后的十几分钟内。 ②塑料大棚内空气湿度状况。塑料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日光温室有相似的规律。白天气温升高时,相对湿度降低。夜间气温下降时,相对湿度升高。白天相对湿度在60%~80%,夜间达90%以上。但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有差别,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的最低值出现在10~14时,最高值出现在凌晨。(3)土壤含水量由于地膜和棚膜的双重覆盖,棚室内地面蒸发大大减少,扣棚至谢花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花后2周叶幕逐渐形成,特别是从硬核期开始,植株蒸腾水量增加,土壤含水量下降,应注意适时适量灌水。(4)光照①日光温室内光照状况。 A.光照强度:日光温室内外光照强度有较大差异。自然光照的强弱和温室透光能力决定了温室内光照强度。由于塑料薄膜本身及其内、外表面上凝结的水滴、附着尘埃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支柱、檩、柁等建筑材料的遮挡作用,日光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只有外界的60%~80%。 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的光照强度也有较大差异。垂直方向上:从上向下递减,从塑料薄膜开始,高度下降1米,光照强度减少10%~20%。以中部为例,在塑料薄膜内侧附近,相对光照强度为80%,距地面0.5~1米处,相对光照强度为60%,距离地面0.2米处仅为55%,递减幅度大于室外。水平方向上:以中柱为界,分为前部强光区和后部弱光区,在强光区内,光照强度在南北方向上差异不大,中柱前1米到温室前沿是光照强度最好的区域,在温室的东西两端,由于山墙的遮挡,早晨和下午会形成三角形弱光区,面积随太阳的移动扩大或缩小,中午消失。 B.光照时数:日光温室内光照时数的长短,除了受自然光照时间的制约外,还要受人工措施的影响。为了保温的需要,草苫和纸被等防寒物往往在日出后8~9时才揭开,到日落前15~16时就盖上,人为地减少了光照时间。尤其在最冷的1月份前后,光照时数只有6~8个小时,随温度升高和白天变长,到3月份左右延长到8~10个小时。 C.光质:日光温室中光质与塑料薄膜的性质和1天中太阳的位置有关。中午前后光质好于早晨和下午。塑料薄膜与玻璃相比,可见光的透过率小于玻璃,但透过紫外线的能力远远大于玻璃。因此,光质比玻璃温室好,果树的生长较为健壮。 ②塑料大棚内光照状况。 A.光照强度:同日光温室一样,塑料大棚的光照强度也明显低于自然光照强度。棚内1米高处的光照强度为棚外自然光照强度的60%。垂直光强的分布是上强下弱。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也有明显差异。南北延长的大棚内上午东侧光照强度大于西侧,下午反之。东西延长的塑料大棚,平均光照强度高于南北延长的大棚,棚内南部光照强度明显高于北部,南北最多可相差20%。此外,棚内光照强度还与棚架类型、薄膜类型、新旧及季节、天气的变化有关。一般棚架上部结构简洁,例如钢架结构,使用新的无滴膜覆盖,都会增强棚内光照。晴天,棚内的光照强度明显大于阴天。 B.光照时数:不加覆盖时,塑料大棚的光照时间与露地一致,比日光温室的光照时数长。 C.光质:塑料大棚内的光谱成分与日光温室基本一致。其成分受棚膜性质、新旧、太阳高度角及天气状况影响。(5)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经济产量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自然条件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常为330~340微升/升,一天中浓度也有变化。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相对密闭,从外界补充的二氧化碳较少,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土壤有机肥料的分解、土壤微生物及果树植株的呼吸作用。当果树光合作用强度大时,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会经常下降到果树二氧化碳补偿点以下,影响光合物质积累和生长发育。对樱桃日光温室的二氧化碳浓度状况测定结果显示,扣棚保温至花后10天棚室内外二氧化碳浓度差异不大,但从树体叶片转色后,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经常低于室外,二氧化碳浓度日变化较大,日出前高达380~420微升/升,上午9时开始急剧下降,在上午10~14时,仅75~180微升/升,果树叶片处于“饥饿状态”。此时,人工增加二氧化碳数量,提高塑料棚室的二氧化碳浓度,就可以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碳素营养,有利于果实生长、花芽分化和其他生长发育过程。 另外,在密闭条件下,通过提高棚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弥补由于光照不足造成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当棚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室外的2倍以上,即可取得明显的补偿效果。(6)有毒(害)气体成分有毒(害)气体主要是指氨气、一氧化碳、亚硝酸气体等成分。 ①氨气:氨气主要来源是未经腐熟的动物粪肥,如鸡粪、鲜猪粪、马粪、饼肥等,这些肥料经高温发酵会产生大量氨气,由于塑料棚室相对密闭,氨气不断积累。另外大量施入碳酸氢铵化肥,也会产生氨气。 氨气浓度达5~10微升/升时就会对果树产生毒害作用。首先危害果树的幼嫩组织,如花、幼果、幼叶叶缘等,从气孔侵入,受危害的组织先变褐色,后变白色,严重时枯死萎蔫。生产中极易把氨气与高温危害相混,应加以区别。棚室内氨气浓度达到30~40微升/升时,各种棚栽果树都会受到严重危害,甚至整体死亡。 ②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加温用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如积累过多,对棚内管理人员会造成危害。 ③亚硝酸气体:亚硝酸气体主要来源于不合理的氮素化肥的施用。土壤中连续大量施入氮肥、亚硝酸向硝酸的转化过程受阻,但铵向亚硝酸的转化却正常进行,这样会导致土壤中亚硝酸离子的积累,挥发后便导致亚硝酸气体的危害。 亚硝酸气体主要从叶片的气孔随气体交换而侵入叶肉组织,初使气孔附近的细胞受害,进而毒害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使叶绿体结构破坏,变褐,出现灰白斑。一般果树的受害浓度为2~3微升/升,浓度高时叶脉也会变成白色,甚至全株死亡。(7)土壤盐渍化状况保护地栽培中,尤其是经过多年连续扣棚后,土壤中盐分积聚引起土壤盐渍化在生产中普遍存在,土壤溶液浓度高达7000~8000毫克/升,严重者达10000~20000毫克/升,不仅降低了土壤的肥力、缓冲能力和有效微生物的比例,而且对其中的植株产生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应高度重视。 棚室内高浓度的土壤溶液主要由下列原因引起: ①棚膜隔绝,自然降雨的淋溶作用缺乏或很轻,矿物离子,盐类物质在土壤表层积聚。 ②虽然土壤毛细管作用有所减轻,但仍进行,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尤为剧烈,使土壤深层盐分上返,表层土壤盐渍化加剧。 ③施肥不当,尤其是超量施肥,像大量施用硫酸铵、氯化钾、硝酸钾等化肥,这些肥料易溶于水,但不易被土壤吸附,极易使土壤溶液升高。如氯离子,果树根系根本不吸收而滞留于土壤中。所以果树保护地栽培中应严禁使用氯肥。 ④砂质土壤、黏板土壤,其缓冲能力差,土壤易盐渍化。 ⑤栽培年限长,盐分积聚多,土壤盐渍化程度加剧。 土壤盐渍化程度一般用电导率(EC)的高低表示。电导率越高,则土壤溶液浓度愈大。但导致果树生长发育障碍的电导率临界点(值)因果树种类和土质类型不同而各异,桃树临界值低,葡萄则较高,砂质土、黏板土临界值低,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临界值高。 土壤盐渍化程度按其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分为4种梯度。土壤溶液总盐含量在300毫克/升以下,果树一般不受危害;总盐浓度在3000~5000毫克/升,果树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开始失去平衡,生长发育不良;土壤总盐浓度达到5000~10000毫克/升,土壤中铵离子积累,果树对钙的吸收受阻,叶片变褐焦边,坐果不良,幼果脱落;当土壤中总盐浓度达到10000毫克/升以上时,果树根系细胞发生普遍的质壁分离,新根系发生受阻,导致整株枯萎死亡。土壤盐分积聚的快慢与轻重除与果树种类有关外,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有机质含量高,盐分积聚慢,经多年保护栽培后盐渍化程度低;有机质含量低,则盐分易在土表积聚,盐渍化严重。 保护地栽培中,经常出现灌水后果树仍然表现干旱症状的现象,仅土表湿润而根系集中分布区或深层仍然干旱少水,导致地上干旱。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反复浇水,表层土壤孔隙度减少,盐类成分在土表积聚而形成一层“硬壳”,使水分不容易渗透到土壤内部造成。

6,设施内微环境调控标准是什么?

根据自然条件下樱桃不同物候期环境因子变化情况和保护地条件下环境调控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环境因子调控标准。 (1)气温甜樱桃:催芽期白天18~20℃,夜间3~5℃;开花期白天20~22℃,夜间5~7℃;果实膨大期白天22~25℃,夜间10~12℃;果实着色至成熟期白天22~25℃,夜间12~15℃。 棚室内气温调控,要尽量模拟樱桃的自然生长条件,从扣棚至开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升温过程,先揭开1/3草苫,再揭开1/2,最后全部揭开,约7~10天。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降温。(2)地温保护地栽培中,经常发生扣棚初期棚内气温陡然上升、地温上升缓慢的情况,导致樱桃地上部、地下部生长发育不协调。扣棚前20~30天,灌透水,全园覆黑色地膜,至扣棚升温时使土温预先上升到12~13℃,使根系能先于地上部活动,符合树体生长发育规律,升温后土壤温度管理标准可参照经验指标,即设施内昼夜气温的平均值即为适宜地温,这一标准在各物候期均适用。如白天气温20~22℃,夜温6~7℃,则适宜土温为13~15℃。如土温低于标准,则应采取解决措施。(3)空气相对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调控的重点时期是开花期,花期如湿度过大,则花粉黏滞,扩散困难,如湿度过小,柱头干燥,都不利于授粉受精,因此花期湿度一般应控制在50%~60%左右。萌芽期稍高而利于花芽萌发,可控制在80%以下。果实发育期湿度过大,易引起新梢徒长,影响光照,且争夺营养,造成生理落果,应控制在60%左右。(4)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应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并要保持相对稳定,如因突然漫灌造成急剧变化,极易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和裂果。(5)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应不低于330微升/升。(6)有害气体成分氨气浓度低于5微升/升。亚硝酸气体浓度低于2微升/升。

7,一些数学,物理要求低的理工科专业

学科现在有很多人想知道在一些数学,物理理工科专业中,哪些要求比较低。 首先在高中如果你学的是理科高考最好去去理工学校,毕竟对你的专业,如果你想大学不学习理工科你也可以去报考文科学校,那么有些人就问在一些数学和物理中哪些要求比较低? 学科没有高低之分 无论是在我们学校学习的课程当中还是是在我们工作当中用到的学科,我们都应该合理运用它们,而不是将它们分个高低,古人常说“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当今的社会当中我们就应该学习各种知识,而不是把知识分个高低。 取长补短是智者 那就有人说,我就数学好物理我学不好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就是对于一些你不擅长的科目,你们就可以采取取长补短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对自己擅长的科目来进行研究,对那些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你就可以选择弥补,毕竟我们就不好了怎么办,当然不好也不代表这门课我们就得放低要求,我们还是得抱着学习的态度,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撮而就的,要有时间的积累。 目光长远价更高 如果我们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这个的基础下如果我们认真学习和改善现状你将会进步很大,学科本来就没有高低之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做目光长远的人这样才会是自己的价更高,也能让自己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子。 综上所述,在一些数学、物理理工科专业中,没有哪些学科存在高和低,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认知,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学科和自己我们将会更远,在社会上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8,教室建筑光环境应该注意什么

1.教室照明光源的选择

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规定,高度较低房间,如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及仪表、电子等生产车间宜采用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目前,学校教室多选用T5型稀土三基色细管径的灯管作为光源,较之前常用的T8型灯管,其不仅节省汞的用量,有利于环保,同时缩小了灯具的尺寸,节约了制灯材料,降低了灯具的功率,有利于节能,而且小管径更有利于提高灯具效率。同时,光源的色温也会影响学生视觉的舒适度、心理及注意力。稀土三基色灯管的色温由低到高,不同的色温具有不同的特点。依据我国现行的规范要求,教室照明的色温一般在3 300K至5 300K。

虽然,规范对教室照明的色温作出了规定,但是在具体设计中,为了选择最佳的色温值,我们在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小学做了一个试验,选择两间教室,分别装上色温为3 500K和5 000K的灯具。经过一个月的使用,教师普遍对色温为5 000K的灯具感到满意,原因有二:其一,色温为5 000K的灯具所发出的光接近于自然光,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其二,教室主要是教师授课的场所,采用色温较高的冷光源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活泼好动,提高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的效率。所以,在后来的工程中,学校基本上选用了色温5 000K的灯具。

2.直接眩光的抑制

眩目主要是由眩光引起的。眩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视觉范围内亮度分布不均或亮度范围不适宜,因此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极端的对比,造成视觉上的不适感或降低观察目标的能力。眩光的主要危害是破坏暗适应,产生残像,从而造成视觉上的疲劳。

教室照明首先要避免产生直接眩光。在此问题上,现行规范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确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比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所表述的,灯具的布置方式应长轴平行于学生的主视线,并与黑板垂直等。但是,仅仅做到一般性的规定和要求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中小学教育贯穿了一个学生从6岁到18岁的成长,而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身高变化明显,学校每年都要根据学生的身高变化调整课桌椅的高度,其带来的问题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身材较矮,在目视黑板方向时,即便采取了避免眩光的措施,仍然会感到眩目,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学生,眩目问题表现得更为严重。

黑板灯产生的直接眩光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众所周知,专用黑板灯都配有可调角度的聚光板,这样可根据黑板的位置调整聚光板的角度,将光线汇聚在黑板上,为教师授课提供良好的光环境。可是,学校教师多为女性,每次授课站在讲台上时,部分教师的眼睛总会受到黑板灯“夺目”的光线影响,严重时,教师无法清晰地看到讲台对面的学生。于是许多学校上调聚光板,避开教师眼睛的高度,如此,黑板的照度又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经分析得知,冷光源的光线生硬,人的眼睛长时间在其照射下,的确会产生眩目的现象。因此,我们曾考虑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进行改造,比如在黑板灯上增加格栅、选用细管径的灯管等。最后,我们从北京市电子信息学校的教室里得到了启发,用暖色光源取代冷色光源,这样不仅光线变得柔和不刺眼,而且经济又实用。

3.照明灯具的控制

教室照明灯具的控制要求应按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这样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开启距离窗户比较远的一侧灯具即可,既能保持教室内整体照明亮度的均匀,又能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但是,由于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断普及,许多教室都安装了正投式投影仪,它取代了过去笨重、占地方的背投式电视,这就对前排灯具的控制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设计灯具的控制方式上,应考虑以下问题:

(1)投影屏幕一般会占据黑板一半的面积,当投影仪正常工作时,为了获取足够的屏幕亮度,就需要关闭前排靠近屏幕的荧光灯。若灯具的控制方式仍然按照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则屏幕附近的列向灯都要被关闭,这会直接降低中后排课桌面的照度,严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因此,将前排荧光灯各自分开控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方法。同理,黑板灯的控制也要分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保证屏幕亮度的同时,教师仍可在另一侧黑板进行教学。

(2)要合理设置灯具的高度。由于投影仪采用的是吊杆式安装,如果灯具和投影仪支架的位置设置不合理,灯架就会遮挡荧幕,形成阴影,所以在设计阶段,就要仔细考虑好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免给后续工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9,光对人的心理作用有哪些

光通过对大脑皮层的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情绪等有直接影响。如紫外线、光色、色温以及光的闪烁等均会对人心理发生作用,从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长时间照明不足会造成视觉紧张,使机体易于疲劳,注意力分散,记忆力衰退,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减低。 而过度的曰光照射,不但使人心理上感到不适,而且还可使人致病。 如长久经过强烈曰光的暴晒后,眼角膜会受到损伤,并可引发白内障,也会产生心烦意乱,情绪低落等症状,同时人的皮肤可发生变黑现象,或使皮肤变红,使人产生刺痛感。 人工照明中的强烈彩色光会干扰大脑中枢的正常活动,打乱人体的平衡状态,引起人们烦躁不安,全身乏力,头晕目眩等。 城市照明中的光污染,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因此,现代社会应特别强调照明必须有利于入类健康。

10,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什么?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 人们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囊括了对人发生影响的一切过去、如今和将来的人、事、物等全部社会存在,其中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社会关系等社会现实,则是更为重要的心理环境。 人不能反映生活环境中的全部事物,实际上对人心理发生影响作用的心理环境只是人整个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在同样的客观环境中,每个人所受到的影响也并非一致。 自然环境对人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人的犯罪行为亦有一定影响,包括自然灾害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地域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气侯、季节、时间对犯罪行为的影响等。 如农村盗窃犯罪多,都市里流氓、抢劫犯罪突出;冬季盗窃犯罪多,夏季强奸犯罪突出;自然灾害发生时易出现抢劫犯罪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比对犯罪行为起着次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环境的分类: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通俗地说,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2、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成果的总和。物质的成果指文物古迹、绿地园林、建筑部落、器具设施等等;非物质的成果指社会风俗、语言文字、文化艺术、教育法律以及各种制度等等。 这些成果都是人类的创造,具有文化烙印,渗透人文精神。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也反映了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摇篮。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保护和改善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3、心理环境: 对人的心理发挥实际影响的生活环境,是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心理环境有内外之分。以学校教育活动为主体,心理内部环境主要指学校内部客观存在的一切条件之和,如校风、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教育设施、师资水平等。 心理外部环境是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心理内部环境对学生十分重要,其中校风是稳定的因素,是一个学校的整体心理气氛和规范,是舆论的总和表现。 校风需要靠全体教职员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互相传递、感染,达到认同,以少数带动大多数而逐渐形成。内外心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影响学生的心理不断变化、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境(人类生存的空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