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建筑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优学建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cy3,cy5,fitc和fluos标记的fish探针各显什么颜色荧光

cy3,cy5,fitc和fluos标记的fish探针各显什么颜色荧光

cy3的fish探针是红。 cy5的fish探针是白。 fitc的fish探针是黄。 fluos标记的fish探针是黑。 扩展资料: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如果被检测的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靶DNA与所用的核酸探针是同源互补的,二者经变性—退火—复性,即可形成靶DNA与核酸探针的杂交体。 将核酸探针的某一种核苷酸标记上报告分子如生物素、地高辛,可利用该报告分子与荧光素标记的特异亲和素之间的免疫化学反应,经荧光检测体系在镜下对待测DNA进行定性、定量或相对定位分析。

2,细胞生物学编者简介

细胞生物学(第4版)
著 译 者: 翟中和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次(二等、三等、四等各一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五次、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桥本初次郎(日本)电子显微学奖 。
简介
男,1930年8月生。江苏凓阳人,汉族。中共党员。1950-1951年在清华大学学习。1956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1959 -1961年在前苏联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进修。1984-198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系做访问教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现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翟中和教授曾在细胞超微结构、放射生物学、病毒与细胞生物学等领域从事科研与教学。较早建立细胞超微结构技术,首次研制成鸭瘟细胞疫苗,在动物病毒复制与细胞结构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近二十多年来,主要进行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体系、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被国内外所引用。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80余篇,专著15部。
荣誉
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次(二等、三等、四等各一次)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五次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桥本初次郎(日本)电子显微学奖
工作经历
1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物学系。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生物系任教。后到苏联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进修,并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系访问教授。现为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召集人,清华大学双聘教授。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现任分子细胞学报、微生物学报编委。曾任国家重点科研规划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召集人、亚洲太平洋地区细胞生物学会联盟副主席、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细胞生物学会第六届大会、第十四届世界电子显微学会大会、亚洲-太平洋细胞生物学大会组委与顾问。中国医科院分子肿瘤开放实验室、中国医科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实验室等十多个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曾任Cell Research、美国电子显微学报、实验生物学报、动物学报、植物学报、电子显微学报等杂志编委。
翟中和教授较早建立细胞超微结构技术,首次研制成鸭瘟细胞疫苗,在动物病毒复制与细胞结构关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最近,他又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原始真核细胞存在染色体骨架与核骨架,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的实验模式,首次直观地显示了重建核的核骨架体系。这些成果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翟中和教授培养硕士生、博士生与博士后共80余名,有三名博士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3,哈工大细胞生物学方向都有哪些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建于2011年,其前身为建于1996年的生命科学与工程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已建设成以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为基础、理工交叉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学科主要科研方向包括: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空间生物学与航天医学、结构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物工程、神经生物学和基因功能研究。学院建有生物工程研究所、微生物基因工程与微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全校首批青年科学家工作室。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经聚集了40余位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博导15人,副教授16人,全职外籍教授2人,国内外兼职教授15人。全职教师中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省杰出青年/龙江学者1人。教师队伍当中80%以上都具有海外高水平大学的留学和工作经历,2位来自瑞士和意大利全职教授的加盟使得学院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多元。受学校首席学术顾问计划资助,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崔占峰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哥德堡大学托马斯教授受聘为学院国际首席学术顾问。
学院建设了以环境与健康为主题,以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为基础、理工交叉的跨学科科学研究体系。基本形成生化公共研究平台为支撑,生物医学研究为基础与核心,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开放、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4年1月,学院青年教师黄志伟教授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上的一篇论文-《艾滋病病毒Vif“劫持"人CBF-β和CUL5 E3 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巨大轰动,这一文章也成为哈工大乃至黑龙江省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首篇CNS文章,也证明了哈工大生命学院已经具备了冲击世界级成果的基本条件、能力和水平。近5年,学院发表高水平文章及科研经费数量逐年攀升,累计完成和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120余项,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近3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70余篇,专著6部,获得授权专利9项,多次获得国家、部委及省市成果与奖励。
开放和国际化是学院办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建院两年来,学院立足生物学(生物医学)基础学科,面向全校搭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平台,先后依托首席学术顾问计划、海内外人才招聘计划、海外学术交流计划以及春晖计划等对外合作项目累计聘请国际首席学术顾问2名,招聘外籍教师3名,建立海外学术(实习)基地2个,建立中英合作研究中心1个,发起举办国际会议4次,与春晖计划访问专家联合申报合作项目数十个。学院、学科教学研究实力和国际声誉稳步提高。

4,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650nm的话,荧光激发波长该选什么?

按照以下步骤找到最合适的荧光激发波长:
最大吸收是650nm的话,先做发射光谱选激发光就先用650nm试一下,然后找到最大发射峰波长,比如说是EMmax;
然后把光谱切换到激发光谱,用EMmax作为发射波长,测激发光谱。在激发光谱上找到最大激发波长,比如是EXmax。
这个EXmax就是你的最好的激发波长,再做荧光发射光谱时,就可以选择它作为激发波长了。
最大吸收波长与最大激发波长一般情况下是不太一样的。

激发波长选650nm,如果你的待测物是符合斯托克斯规则的,那发射波长肯定大于650nm,可能是可见光,可能是红外光,具体要看斯托克斯位移是多大。不过一般的荧光光谱都能测到900nm没问题,所以测这个应该是可以的。
如果是符合反斯托克斯规则的,也就是上转换发光材料(一般见于稀土发光材料),那发射波长有可能小于650nm。

5,为什么荧光发射光谱与激发波长无关?

一般而言大部分物质被激发后会先弛豫到S1态然后再弛豫到基态(S0态度),只要是激发光没有将物质光解,那么无论激发波长是多少(当然,激发光需能够将物质激发到电子激发态),同一物质最后检测到的荧光光谱的形状通常是一致的。 常态下,物质是出于基态的(S0态),被光激发后可能出于高能态,如S1,S2 ... Sn等,这些态统称为激发单重态。由激发单重态跃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如果有发光的现象。 根据Kasha's Rule指出,在凝聚相(液相、固相)只能观测到从S1态发出的荧光。也就是说,在凝聚相中,处于Sn态(n > 1)的物质的寿命很短,弛豫得很快,会迅速回到S1态,进而从S1态再向S0态跃迁而发出荧光。 扩展资料: 高强度激光能够使吸收物质中相当数量的分子提升到激发量子态极大地提高了荧光光谱的灵敏度。以激光为光源的荧光光谱适用于超低浓度样品的检测。 例如用氮分子激光泵浦的可调染料激光器对荧光素钠的单脉冲检测限已达到10-10摩尔/升,比用普通光源得到的最高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激光波长对杂散光及信噪比的影响十分显著,当狭缝宽度不变时,用氩激光514.5nm比用488.0nm波长激发样品,杂散光要小一到二个数量级(±100cm-1范围内),并且分辨率有所提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荧光光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激发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