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建筑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优学建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明秦王府历史 明秦王府介绍
明秦王府历史 明秦王府介绍
提示:

明秦王府历史 明秦王府介绍

1、明秦王府为大明“天下第一藩封”的秦王府城。位于西安明城墙东北区域, 它有城墙、城壕,内部布局肃穆严整,建筑庄严华美,园林景致如画,它与西安明城墙城一起形成了“城中之城”的重城格局,由此开启了唐代之后西安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2、秦王作为明初北方边疆受封的藩王之首,不仅政治地位崇高,而且“富甲天下,拥赀千万”,这为其府城在各藩王府中规模宏阔浩大奠定了坚实基础。明弘治八年(1495年),兵部尚书马文升曾指出,秦王府城规模居各藩王府之首,“规模宏壮,将以慑服人心,藉固藩篱”,这具体反映在占地面积、城墙高厚、城河深广与宫室间数等方面。

3、秦王府城内区域依职能可分为分祭祀、宫殿、园林、生活四大区域,由中轴线自南而北可分别视为祭祀区(砖城西南部、萧墙灵星门西北)、宫殿区(砖城内大部区域)与园林区(主要在砖城内东部、后花园及护城河),在砖城与萧墙之间的外围地区,还布设有秦王府下辖的众多官署和部分王府军队,为下辖官署、护卫以及服务人员生活区。

4、宫殿和城门在秦王府城格局中具有指示性意义,文化内涵丰富。各主要宫殿与砖城四门名称,均按照朱元璋在洪武七年的统一规定而称呼,即前殿为承运殿,中殿为圆殿,后殿为存心殿。砖城的四座城门,南为端礼,北为广智,东为体仁,西为遵义。四门的命名显然是按照 “仁、义、礼、智”的古训而制定的,目的就在于使诸藩王身居各地府城之中而能“睹名思义”,不忘“藩屏帝室”的重任。秦王府城王宫前殿名为承运,其正南设承运门,“承运”之名与明初都城南京宫城中之“奉天”殿的命名相互呼应,以“奉天承运”之意昭喻着朱明天下的长治久安;承运殿后的“圆殿”、“存心殿”得名也均与南京宫城中的“华盖殿”、“谨身殿”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华盖形制为圆形,故秦王府城中亦有“圆殿”之名,前有“奉天承运”取意于天,后有“谨身存心”昭告于人,都将深厚的含意融注于建筑的名称之中。

明秦王府历史 明秦王府介绍
提示:

明秦王府历史 明秦王府介绍

1、明秦王府为大明“天下第一藩封”的秦王府城。位于西安明城墙东北区域, 它有城墙、城壕,内部布局肃穆严整,建筑庄严华美,园林景致如画,它与西安明城墙城一起形成了“城中之城”的重城格局,由此开启了唐代之后西安城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2、秦王作为明初北方边疆受封的藩王之首,不仅政治地位崇高,而且“富甲天下,拥赀千万”,这为其府城在各藩王府中规模宏阔浩大奠定了坚实基础。明弘治八年(1495年),兵部尚书马文升曾指出,秦王府城规模居各藩王府之首,“规模宏壮,将以慑服人心,藉固藩篱”,这具体反映在占地面积、城墙高厚、城河深广与宫室间数等方面。

3、秦王府城内区域依职能可分为分祭祀、宫殿、园林、生活四大区域,由中轴线自南而北可分别视为祭祀区(砖城西南部、萧墙灵星门西北)、宫殿区(砖城内大部区域)与园林区(主要在砖城内东部、后花园及护城河),在砖城与萧墙之间的外围地区,还布设有秦王府下辖的众多官署和部分王府军队,为下辖官署、护卫以及服务人员生活区。

4、宫殿和城门在秦王府城格局中具有指示性意义,文化内涵丰富。各主要宫殿与砖城四门名称,均按照朱元璋在洪武七年的统一规定而称呼,即前殿为承运殿,中殿为圆殿,后殿为存心殿。砖城的四座城门,南为端礼,北为广智,东为体仁,西为遵义。四门的命名显然是按照 “仁、义、礼、智”的古训而制定的,目的就在于使诸藩王身居各地府城之中而能“睹名思义”,不忘“藩屏帝室”的重任。秦王府城王宫前殿名为承运,其正南设承运门,“承运”之名与明初都城南京宫城中之“奉天”殿的命名相互呼应,以“奉天承运”之意昭喻着朱明天下的长治久安;承运殿后的“圆殿”、“存心殿”得名也均与南京宫城中的“华盖殿”、“谨身殿”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华盖形制为圆形,故秦王府城中亦有“圆殿”之名,前有“奉天承运”取意于天,后有“谨身存心”昭告于人,都将深厚的含意融注于建筑的名称之中。

西安为什么成为历史文化名城
提示:

西安为什么成为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著名的古都型旅游胜地。 西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区域之一。 作为副省级城市和陕西省省会,西安还是国家西部地区重要的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中上游地区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011年国务院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西安被定位为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城市。 概况 00西安市,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区域之一。 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2011年,西安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0 00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 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据《广博物志》、《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据考古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猿人的聚居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原始聚落“华胥古国”、“半坡”、“姜寨”、“灰堆坡”等。 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京、镐京两京,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周、秦、汉、隋、唐均建都西安。 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其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 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00西安作为东方世界历史文化的代表区域之一,先后有200多个国家元首以及领导人访问古都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日本天皇、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英国首相等等。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1] 历史 00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 大明宫 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古城西安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提示:

古城西安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古代曾经著名、但如今大规模古代居住建筑群已经消失的城市一般不称之为古城,而称作"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悠久,拥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但能够把古城完好保存的,仅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阆中古城等。许多"古城"一般仅有古城墙、护城河和城内部分古建筑,大规模古城风貌区已不存。国外也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城,如马六甲古城、会安古城等。西安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丰镐都城、秦咸阳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李世民的秦王府在哪里?
提示:

李世民的秦王府在哪里?

在当时的京城长安(陕西西安)。李世民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8年)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扩展资料 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设立文学馆,笼络四方人才。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