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建筑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优学建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管子治国主要观点是什么
管子治国主要观点是什么
提示:

管子治国主要观点是什么

《管子》治国主要观点是以民为本。 《管子》通篇都是劝政之言,其劝的对象是君主。在中国古代社会,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天下兴亡系其一身。管子认识到,齐国若要在春秋时期群雄逐鹿的格局中脱颖而出,齐国最高统治者就要充分了解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只有树立君主以民为本的治国观,强国富民才有基础。 《管子》一书提出,树立了以民为本的治国观,君主就掌握了治国的道,而施行这一道的术就是牵之以利。管子认为,人生来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聚拢民心的方法之一,就是顺其心足其欲。 《管子》简介 《管子》是战国时期齐国一部分稷下学者总结阐述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历史经验的著作,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管子》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及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汇聚百家学说的著作。 《管子》的兵家思想上承《孙子兵法》,下启《孙殡兵法》,在中国古代兵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与作战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与现实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管子》

《管子》表达了管仲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提示:

《管子》表达了管仲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管子》是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史学家章学诚说:《管子》,道家之言也。据中国日本学者统计《管子》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也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博。[5]
《管子》一书以黄老道家为主既提出以法治国的具体方案,又重视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既强调以君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又主张以人为本,促进农工商业的均衡发展;既有雄奇的霸道之策,又坚持正义的王道理想;既避免了晋法家忽视道德人心的倾向,又补充了儒家缺乏实际政治经验的不足,在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重要地位。
《管子》一书原为86篇,至唐又亡佚10篇,今本存76篇,托名春秋管仲著。其实《管子》同先秦许多典籍一样,既非一人之著,亦非一时之书。是一部稷下黄老道家学派的文集汇编。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同这种观点。
总览《管子》全书,内容较为庞杂,汇集了道、法、儒、名、兵、农、阴阳、轻重等百家之学。但其思想的主流是黄老道家思想,其思想特点是将道家、法家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为法治找到了哲学基础,又将道家思想切实地落实到了社会人事当中,这同三晋法家思想是有根本区别的。《汉书》把《管子》分在道家类,《隋志》以后的类书却把它分在法家类。不同的归属恰好说明《管子》的思想特点。同时,黄老道家兼容并包,积极吸收儒、墨等学派的思想长处,将礼义和等级名分的理论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主张礼法结合,倡导确立严格的等级名分体系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规范。这些都适应了战国中期的时代需要,反映了齐国变法时期的政治实践。[6]
《管子》一书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水地》、《形势》、《宙合》、《枢言》、《九守》、《正》、《形势解》“、《版法解》、《势》等等文章侧重于用道家哲学来阐释法家政治,通常被认为是黄老道家的作品⑨。它集中地反映了黄老道家道法结合、兼容并包的学术特点,是继《黄帝四经》之后黄老道家思想的又一大发展,它促使黄老学派的思想进一步走向成熟。[6]
《水地》提出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学术界有人认为这是管仲的思想﹐也有人认为是稷下唯物派的思想。
《心术》上下﹑《白心》﹑《内业》中﹐提出了精气为万物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精气说﹐认为万物﹑人都产生于精气﹔精气是一种精细的气。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文中也讲“道”﹐认为道是“虚而无形”﹐不能被感官直接感知﹐口不能言﹐目不能见﹐耳不能听。道与精气的关系﹐讲得不明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一《管子》的意思
提示: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一《管子》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恪守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出自《管子·枢言》。结:关键。意思是恪守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诚信是结交天下的根本,诚信能够凝聚和巩固天下人之心。诚信也是立身之本,是人们交往的基础。 管子非常重视诚信,在管子看来,士、农、工、商都应讲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一书中有大量篇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诚信。《管子·乘马》说:“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强调士农工商都要讲诚信,否则就无法立足于本行业。 《管子》简介 《管子》是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以及先秦学术著作。《管子》八十六篇,《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管子》以黄老道家之道为基础,以其开放性在理论上解决了儒、法、名诸家之间的分歧,使得道融汇诸家理论,《管子》黄老道家通过一系列环节论证礼、法出自于道。 在道与名的融合中,《管子》黄老道家提出“名生于当”的命题,而“当”也就是道的别称。《管子》从名的根源与制定名的圣人两个方面论证“名”是“道”的显现,从而最终把“名”建立在“道”的基础上。正是《管子》黄老道家之道的开放性使得《管子》黄老道家在理论上可以融合百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管子》

管子治国主要观点是什么
提示:

管子治国主要观点是什么

关于管子治国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如下这些看法: 1.《管子》的法治思想——确立法律的至高无上,保证公正性,立法因应时事,注重礼法并用 法令制度作为统治者管理国家最重要的工具,尤其为人所重视。法令的严整与否、法制的贯彻与否,关乎国家存亡大计。因此在《管子》中,单独辟出数篇内容专门论述。其中所蕴含的法治思想,大致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确立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保障法律权威。保证法律的公正性。立法需要因应时事。《管子》还强调“礼(德)法并用”。 2.《管子》的经济思想——实施国家调控,注意缩小贫富差距 财政收入作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国家兴亡的决定性因素。而经济发展与否又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因此,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不重视发展经济。 3.《管子》的生态思想——“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 《管子》的生态思想,是建立在敬畏自然、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的,所谓“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古今一也”(《形式》),进而认识到自然生态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