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的意思是什么
嫦娥的意思是:后羿的妻子姮娥。相传因偷吃不死之药而飞升月宫,成为仙女;比喻月亮。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又名恒我、恒娥、 姮娥、常娥、素娥,羿之妻,因偷吃了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嫦娥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商朝卦书 《归藏》。而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淮南子·览冥训》。东汉时期,嫦娥与羿的夫妻关系确立,而嫦娥在进入月宫后变成了捣药的蟾蜍。南北朝以后,嫦娥的形象回归为女儿身。 汉画像中,嫦娥人头蛇身,头梳高髻,身着宽袖长襦,身后长尾上饰有倒钩状细短羽毛。南北朝以后,嫦娥的形象被描绘成绝世美女。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曾把宠妃张丽华比作嫦娥。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用嫦娥夸赞邻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 嫦娥奔月作为神话虽然本身都是虚构的,但给中国古人的“飞天梦”作了最美最浪漫的诠释,“嫦娥奔月”从此成为“中国人飞天”的代称。 嫦娥吞下仙药,随性自由,飞向月宫,永住广寒,虽然诀别人间,但是人人都举头望月,与嫦娥窃窃私语,这样,就把蓝天之美、月亮之美、女性之美、柔情之美、诀别之美、飞升之美、想象之美、思念之美、意境之美全部都加在了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最初审美范式 。 嫦娥形象出现在神话、传说、诗歌、小说、戏曲、舞蹈、雕塑、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中,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称颂、表达生命追求与传递宗教情感的宣泄母题之一;也是一个集人类最初关于生死观念、中国女性形象审美、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被赋予角色的审美化诠释等意义于一身的艺术形象,有着广泛的文化内涵。
嫦娥在古诗里的意思是什么?
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古诗用嫦娥指代美人: 和凝是五代词人,他字“成绩”,在法医、刑事方面颇有建树,而他在官场上也是立足稳固、鼎鼎大名的“不倒翁”。在文学创作上,他少年时好为曲子词,所作流传和影响颇广,故契丹称他为“曲子相公”。 他的词多使用华艳辞藻写男女情事,能状难状之情景,但殊少深刻感人之作,这也是他的作品在今天少有流传的原因之一。 古诗对嫦娥生活的想象: 从古至今,咏月诗多不胜数,但流传甚广的不是很多。稼轩的这首词虽知之者甚少,却别具一格,足以称为咏月诗词中的一朵奇葩。 在词中,作者点明了创作的缘由及方法。古人写月,无外乎思乡怀人、时间易逝,再不就是怀古,只有迎月而来或欣赏月辉当空,而没有人关心月亮之后的去处。 《嫦娥》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讲的是在云母装饰的屏风后,那烛光渐渐地黯淡了下去。那闪亮的银河也一点点的消失了,就连那闪烁的星星也在晨曦里不见了踪影。 那广寒宫里的嫦娥只怕也在想当初若没有偷后羿的长生不老药,如今也不会只有湛蓝的海和蓝色的天陪伴着她那颗孤独的心。诗词总是能刻画一个人的形象,从字里行间找寻到那蕴含的深刻意义。 嫦娥的故事: 嫦娥的故事自古以来就让很多的人所熟知。而嫦娥住的地方,很多的人也知道是广寒宫。那么嫦娥为什么会住在广寒宫呢?嫦娥是怎么成仙的?其实这些问题,是很多对于嫦娥历史有所考究的人所提出来的疑问。特别是嫦娥住的地方,更是有着许多的故事。 嫦娥升天的传说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后羿射日,王母娘娘赏赐了不死药,而后羿将不死药交给妻子保管。那个时候有一个叫做逢蒙的人听到这个事情就潜伏在嫦娥家中,希望有机会时。 将不死药偷到自己手中,这样的话,自己也就可以升天了,但是那个时候,嫦娥为了保住不死药,所以在情急的情况下,也就将不死药吞下,从而飞天,因为舍不得后羿,所以住在了广寒宫。 而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嫦娥因为想要成仙,所以偷吃了丈夫后羿的不死药,抛下了丈夫飞到了月宫,也就是传说中的广寒宫了,这也是嫦娥在天界的时候所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也随着嫦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了。 因此当很多的人问起嫦娥住的地方,人们会不约而同的回答是广寒宫。这个地方不仅仅是嫦娥的代名词,也是很多诗人在诗句中经常会提到的,关于这个地方的诗篇也是非常多的,不管是唯美的还是凄凉的,都是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记,让后代的人对广寒宫产生多种多样的遐想。
嫦娥奔月,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起因:相传在远古时候,蔚蓝的天空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龟裂,庄稼枯死,民不聊生。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经过:后来,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后羿美名远扬,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王母给他一颗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不过,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不想独自成仙,就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听到妻子到了月亮上的消息之后,后羿心如刀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进,月亮也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也追不上。 羿思念嫦娥,只能望着月亮出神。此时月亮也格外圆格外亮,就像心爱的妻子在望着自己。 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宫,默默地遥望下界,思念丈夫和乡亲们。她那美丽的面孔,使得月亮也变得格外圆格外亮。 嫦娥到了月宫后,异常思念丈夫,而后羿也日思夜想,期望能再见到妻子。 一天,一位仙人向后羿指点了方法: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用面粉作丸,团成如圆月的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嫦娥的名字,三更时分,嫦娥就可以回家团聚。 后羿照做,果然见到了从月亮中飞来的嫦娥,夫妻重圆。这种面粉做出的圆团后来就演变成了各式月饼。 结果:后羿和乡亲们都在月光下祭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从此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由于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为中秋节。
嫦娥奔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嫦娥奔月的主要内容: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淮南子》等古书。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嫦娥奔月的传说版本 1、抛夫独吞版 嫦娥知道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了不死之药,就生了服药成仙之心。有一天,就趁着后羿不注意,偷吃了不死药,然后就飞到月宫。 2、拯救黎民版 羿是远古时期有穷国的国王,力大无穷,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滥施苛政,弄得民不聊生。羿想长生不老,他于是从王母娘娘那里拿来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得知此事,为使百姓免受羿长期的残暴统治,就偷偷把仙药吃了,化作仙女飘向月宫,成了月宫中的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