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建筑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优学建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历史上秦献公怎么死的
历史上秦献公怎么死的
提示:

历史上秦献公怎么死的

1、根据《秦本纪》记载,秦献公在“少梁之战”后的第二年去世。但是根据《六国年表》记载,秦献公在“少梁之战”同年去世。秦献公的死因并未记载,还是一个谜团。2、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3、他为了终止秦国继续沦落的脚步,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是秦国实现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秦献公怎么死的?秦献公父亲和儿子都是谁?
提示:

秦献公怎么死的?秦献公父亲和儿子都是谁?

秦献公怎么死的 秦献公中了天下第一毒箭----狼毒箭。当时秦军在少梁和魏国打仗,欲收复河西之地,结果秦献公就中了魏军的毒箭,拖了几个月就死了,时年公元前362年冬月。 秦献公的父亲 秦献公在秦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皇帝,正是因为他在位期间采取的多种举措比如废黜残酷的活人陪葬制度、迁都、扩大商业活动和推行县制等措施制止了秦国从秦厉共公以来因为君位的动荡而导致秦国大幅衰落的局面,为之后他的继位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堪称是秦国能够由弱变强的关键人物。 虽然秦献公做出了这么大的功绩,但是他继位并不是因为他是长子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继位的,而是他从别人那里抢过来的。这其中很大的原因要归罪于他的父亲秦灵公。秦灵公生年不详,后世又称他为秦肃灵公,嬴姓,赵氏,而他的名字史书上也没有确切记载,有一个说法是他的名字是肃。他于公元前424至前415年在位。秦灵公并没有像他的儿子秦献公那样建立一番功绩,他的主要成就应该是他是第一个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进行供奉祭奠的君王,在他之后,几乎历朝历代对轩辕黄帝的祭奠活动,规格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秦灵公于公元前415年去世,他被安葬在丘里悼公西。他死的时候虽然立了自己的长子秦献公继位,当时朝中的大臣们并不满意他,他们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废黜他的君位,另立当时正在晋国的秦怀王的儿子,秦昭子的弟弟即秦灵公的叔叔就是后来的秦简公为新的国君。在这种情况下,秦孝公再待在秦国只会凶多吉少,他于是被迫远走魏国。后来在魏武侯的帮助下才重新夺回君位。 秦灵公死后的君位动荡不能把所有责任推到他身上,但是如果秦灵公能够在生前确立君位非秦献公不能继位的强有力姿态的话,或许秦献公就不用在外流亡这么多年了。 秦献公儿子 在秦国的历史上,除了一统天下的秦王嬴政之外,秦国的崛起和强大同样离不开其他君王的辛勤治理,其中秦献公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秦献公在位期间,他采取了人殉、迁都和扩大商业活动等举措,使得秦国终止了继续衰落的脚步,为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献公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后来继位的秦孝公嬴渠梁,而次子则是赢季昌。 长子秦孝公赢渠梁在秦国历史上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君王。他出生于公元前381年,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继承了秦献公的位子。当时的秦国因为经历了君位的动荡,国力已经大为削弱,旁边的魏国趁机攻占了河西也就是现在的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地带的黄河南段以西地区。他的父亲秦献公一直筹划收复这块地区,但是直到他去世仍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秦孝公的做法是施行仁德,招募天下的贤士,扩充势力以图东山再起。 这时候卫国一个叫商鞅的人听说之后,便来求见秦孝公,在听完商鞅讲述如何富国强兵的策略之后,决定让他在秦国施行变法。商鞅一共在秦国推行了两次变法,这使得迅速摆脱了以前积贫积弱的状况,秦国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安乐和谐。秦国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最终在公元前221年打败所有诸侯国,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 秦献公的次子嬴季昌在历史上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秦献公在选择继位人的时候曾经左右为难,难以决定,从这里可以看出次子应该也是一个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秦献公秦始皇哪个在前 秦献公秦始皇什么人在前
提示:

秦献公秦始皇哪个在前 秦献公秦始皇什么人在前

1、秦献公在前,秦献公之后是秦孝公,之后是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孙子是秦子楚(嬴异人),秦子楚的儿子是秦始皇。

2、秦献公,嬴师隰[xí](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嬴姓,赵氏,名师隰 (或名连),《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秦灵公赵肃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3、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公元前385年(秦出公2年)回国继位,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秦献公时期的改革颇具成效,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4、前366年(秦献公19年),秦献公打败韩魏两国,从此秦国重新提高了诸侯国之间的地位。 [8]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24年)或前362年(秦献公23年),秦献公去世,享年64岁或63岁。

秦献公的主要事迹 秦献公的人物生平 秦献公的人物简介
提示:

秦献公的主要事迹 秦献公的人物生平 秦献公的人物简介

  本名:嬴师隰   别称:嬴连   所处时代:战国(秦国)   民族族群:华夏   主要成就:废止殉葬制度;收复河西;迁都栎阳 秦献公——废止殉葬制度   秦献公是秦灵公之子。秦灵公十三年(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去世,秦灵公的叔父、公子连的叔祖父悼子夺得君位,是为秦简公。[1] 时年十岁的公子连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魏国当时是中原各国中的超级强国。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推行中央集权,以法治国,国力强盛,奠定此后魏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而此时的秦国国力疲弱,政权不稳,国君的废立经常是由几个庶长做主。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吴起连连击败秦军,完全夺取秦国早在秦穆公时期占有的河西之地(在今陜西境内,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大片土地)。此时的秦国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在魏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秦国几有灭亡的危险。秦国的困顿低落与魏国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 *** 在魏国流亡的公子连。想到秦国的衰败和自己的遭遇,公子连产生夺回君位、实行新政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由于公子连曾经是被立为太子的秦国废君,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因而魏国给公子连的待遇很优厚。公子连一方面研究学习魏国的强国经验,一方面密切注视秦国国内的局势。   秦简公十六年(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去世,其子秦惠公即位。[2] 秦惠公十三年(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去世,其子秦出子即位。秦出子即位时年仅两岁,故由其母主持朝政。[3] 由于秦出子母亲任用外戚和宦官,与秦国的公室成员产生矛盾,秦国的内政很紧张。秦出子母亲为了笼络人心,赏赐过多,使秦国的国库空虚,不得不加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引起地主和自耕农的强烈不满。秦出公元年(公元前386年),魏武侯决定帮助公子连夺取政权,建立一个亲魏政府。魏武侯派人告诉公子连,魏国要支持他归国夺回本应属于他的秦国君位,公子连听后没有立即表态。他知道魏武侯支持自己归国的用意。魏国善待自己将近三十年,此前一直没有提出要送自己归国,本意就是要把自己留在刀刃上使用。而此时魏国所处的国际环境险恶,正是要利用自己的时候。公子连虽然有强烈的归国执政愿望,但他知道,秦国与魏国是死敌,如果是魏国送他回去,自己肯定不会受到秦国人的欢迎。而且自己由于是在魏国支持下才取得政权的国君,必然要受到魏国的制约,而对秦国不利。公子连不愿做有损于秦国利益的事。公子连也知道,他不能拒绝魏武侯。公子连对于魏国的价值就在于他的身份,在于他在秦国还有一定的号召力,魏国就是想利用这一点扰乱秦国而坐收渔利。如果拒绝魏武侯,自己就成为对魏国没有价值的人,很可能会因此招来杀身之祸。公子连考虑一番后,对魏武侯的使者说,他非常感谢魏文侯和魏武侯这些年来对他的照顾,自己不愿魏武侯再为他而分散力量。公子连打算自己独自归国,谢绝魏国的护送。

秦国的崛起,除了商鞅变法,秦献公的变革也很重要吗?
提示:

秦国的崛起,除了商鞅变法,秦献公的变革也很重要吗?

战国时期,商鞅自魏国来到秦国,提出了变法图强的主张,从而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于是,秦孝公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在很多人看来,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和强盛的关键。诚然,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不断强盛,最终由秦始皇嬴政剪灭魏国、韩国、赵国、齐国、燕国、楚国这山东六国,建立秦朝。 但是,很多人忽略的是,商鞅变法为何能够在秦国顺利推行,这里面固然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实际上也和秦献公的变革存在直接的关系。在商鞅之前,秦献公这位君主已经在秦国开始变法,其变法的很多内容,不仅为商鞅变法铺平了道路,甚至直接被商鞅所采纳,比如实行县制等。 秦献公赵师隰(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嬴姓赵氏,名师隰,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在位。秦献公是秦孝公的父亲,在他即位后,秦国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还要受到魏国的步步紧逼,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促使秦献公打破常规,在秦国推行了一系列的变法。对于秦献公的变法和变革,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元年),秦献公废除秦国从秦武公以来实行三百多年的以活人殉葬制度。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废除殉葬这一变革,为秦国存活大量的人口。 在秦献公之后,秦国的宗室大臣开始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除了废除殉葬之外,秦献公还通过一系列策略吸引周边游牧民族的百姓来到秦国种地、放牧。在此基础上,秦国的人口数量得到明显增长,原来的很多荒田得到开垦。 凡此种种,无疑为商鞅变法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商鞅变法中,包含了“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和战斗”等内容。 而这些都是需要人口来支持的,比如种地需要人口,和魏国、韩国、赵国、齐国、燕国、楚国这六国交战,同样需要人口作为基础。如果人口较少的话,即便秦军再精锐,也不能消灭和占领山东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