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建筑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优学建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什么是定性考核

什么是定性考核

它是指用划分等级或使用精炼的短语来评价员工工作表现和能力的方法,又称为评语考评。 定性考核有两类:一类是简单分等法,就是列述考评的基本内容,对每一项都用优、良、中、差这类等级标准进行评定,最后,得到一个总的考绩结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用,适用于那些难以定量的工作项目;缺点是被考核的人数不能太多,适宜于10人左右,最多不能超过30人,否则,其结果的准确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另一类是用短句分等级,即将评定指标化为不同的短句,供评定者选择。这种方法虽然比简单分等法进了一步,但是拟订考绩方案比较困难,有时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工作指标中的各种情况。

2,绩效管理方法中,什么吧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

仅供参考:
“定性”与“定量”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中经常遇到,当管理者评价员工的时候,都是用“很好”“可以”“一般”等定性的语言。定量与定性考核是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只有定性评价没有定量的考察结论,是不完整的;定性考核要以定量考核结果为基础。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考核方式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最为适宜,如同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师长对孩子的评价对于孩子会产生很大影响,好的评价会让孩子产生满足感,不好的评价会给他带来消极的情绪,这也是人们常有的心理反映。比方说,孩子有学习有了进步,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上,学习成绩是量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果过分强调了成绩,会让孩子对分数产生恐惧感和逆反心理,这就是因为过分定量带来的后果。当孩子成绩有进步时,我们就多用定量评价,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反之就要用定性评价,找出他的学习成绩好的因素,加以分析和比较,让他知道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企业中各层次人员行为指标权重在整体考核指标中所占比例分为:高层管理人员,行为指标权重10%,业绩指标90%;中层管理人员,行为指标权重20%,业绩指标权重80%;基层员工,行为指标权重30%,业绩指标权重70%.当然,根据行业的不同,指标权重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性。
  在做绩效考核的时候管理者也时常纠结于过程考核还是结果考核,道理很浅显,结果不是考核出来的,而是过程积累出来的。一般定性考核的依据较难把握,会因为不同考核主体在职业态度、文化认知及心理状态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考核结果,因此,需要在考核体系设计中加入大量的调研与沟通,考核不是单方面的,也不仅仅是上级对下级的,只有在考核双方或各方都对考核内容与指标认同理解的前提下实施考核,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

3,定性评价指标包括那些基本评价指标

定性评价指标包括那些基本评价指标有:
计划完成率、时限、及时性、完成时间、批准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
关键成果评价结果、检查结果、投诉情况、满意度、准确性、达成率、完成情况、合格率、周转次数、比率、效果等
个数、时数、次数、人数、项数、额度等
费用额、预算达成率等
出错率、失误次数等。
由于定性指标无法像定量指标那样精确地加以衡量和考核,因此在很多企业中,对定性指标的考核往往是凭考核者的主观印象,导致出现下面情形:要么考核结果出现偏差,不能真实反映被考核者的实际业绩情况,引起被考核者的不满;要么考核结果“趋中”,拉不开被考核者之间的差距。无论哪种情况,如果长此以往,造成的最终后果都是不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丧失了考核本来应该发挥的激励作用。除此之外,这样的考核还往往在管理工作中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争议,造成上下级关系紧张。
而现实工作中,一些员工(如:中层管理干部、职能管理人员、某些基层员工等)由于岗位工作的性质,使得对其的考核指标,大部分甚至全部都是定性指标。定性指标的考核又成为一些管理者绕不开的问题。

4,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区别是什么?

一、指代不同 1、定性指标:指不能直接量化而需通过其他途径实现量化的评估指标。 2、定量指标:可以准确数量定义、精确衡量并能设定绩效目标的考核指标。 二、考核指标不同 1、定性指标:将定性指标进一步细化多个可考核的方面,即考核维度;其次,针对每一个可考核维度,尽量用数据和事实来制定明确和具体的考核标准。 2、定量指标:指标定义就是对指标的详细解释及如何计算的说明。评价标准是如何计算绩效考核指标得分的详细条款。信息来源指绩效考核信息来自何处。绩效考核者指由谁负责制定绩效目标并实施考核。绩效目标是在考核期间应该达到的指标数值。 三、作用不同 1、定性指标:考核维度应当是反映定性指标完成情况的关键环节或重要方面,或是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工作要求的主要方面,应该能够充分体现被考核者的业绩。此外,考核维度应该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达成一致的结果。 2、定量指标:是比较客观、有效的考核指标,其中绝对量指标可以是产能、质量、时间以及其他数量,相对量指标可以是任何同单位数量的比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量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定性指标

5,物有所值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区别

1、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
定量评价强调数量计算,以教育测量为基础。它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量化、简便化等鲜明的特征。它在一定程序上满足了以选拔、甄别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需求。但定量评价往往只关注可测性的品质与行为,处处、事事都要求量化,强调共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过分依赖纸笔测验形式,有些内容勉强量化后,只会流于形式,并不能对评价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映。因而,它忽略了那些难以量化的重要品质与行为,忽视个性发展与多元标准,把丰富的个性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简单化为抽象的分数表征与数量计算。

2、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不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等。定性评价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通过记名表决进行评审和比较的评标方法。定性评价强调观察、分析、归纳与描述。
就应用于教育评价这一领域的现象而言,定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质”方面的发展,关注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强调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对个体独特性做出“质”的分析与解释,是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一种评价机制。因此,定性评价可以关注更广泛的教育目标及学习结果,强调关注现场和专业判断,对学生种种表现试图做出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意义的解释与推论。如果说定量评价关注“量”而走向抽象并且侧重定量描述,那么定性评价则关注“质”而走向具体并且侧重定性描述。因而,定性评价是更具有现代人本思想和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但是,定性评价有时使评价结果模糊笼统,弹性较大,难以精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