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建筑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优学建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抗冻性用什么指标表示

抗冻性用什么指标表示

材料的抗冻性常用抗冻等级(记为F)表示。 抗冻等级是以规定的吸水饱和试件,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经一定次数的冻融循环后,强度降低不超过规定数值,也无明显损坏和剥落,则此冻融循环次数即为抗冻等级。显然,冻融循环次数越多,抗冻等级越高,抗冻性越好。 扩展资料:提高植物抗冻性的方法: 1,在大田条件下,让植物在入冬前的好天气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保护物质”,即越冬所需的营养物质(糖和氨基酸等),增加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这对防止生物膜的相变、稳定膜结构是很重要的。 2,在晚秋稳定的低温条件下,控制田间灌水,使植物能够进行细胞间隙的正常脱水过程和原生质胶体状态的正常改变,并使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含量减少,因而也减少了组织结冰的可能性。经过上述两个方面的锻炼,细胞原生质对不良条件的反应便会变得迟钝,抗冻能力自然就会显著增加。 3,秋播作物、强冬性品种应适时早播,利用秋高气爽、强光照晒等有利条件,培育健壮的幼苗,增强抗寒能力,促使其安全越冬。春性强的品种,则不宜播种太早,否则冬前营养生长过旺,抗寒准备不足,易造成死苗。此外,适宜的播种深度、垄作、施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等,都可增加作物的抗寒本领。 4,早春天气变化剧烈,当冬小麦返青后,抗寒锻炼效应逐渐消失,如遇晚霜则极易受冻。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熏烟、灌水等措施,在育苗时采用温棚、温床、阳畦、塑料薄膜和土壤保温剂等,均可克服低温的不利因素而提早播种。

2,抗冻性的指标是什么

混凝土的抗冻性: 是指混凝土含水时抵抗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原因是混凝土中水结冰后发生体积膨胀,当膨胀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使混凝土产生微细裂缝,反复冻融裂缝不断扩展,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直至破坏。
抗冻性表示方法:以抗冻标号来表示,抗冻标号是以龄期28天的石块在吸水饱和后于-15~200C反复冻融循环,用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5%,且重量损失不超过5%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混凝土分以下九个抗冻等级:D10、D15、D25、D50、D100、D150、D200、D250、D300,分别表示混凝土能够承受反复动融循环次数不小于10、15、25、50、100、150、200、250和300次。以上是用慢冻法确定抗冻性,对于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也可用快冻法,即同时满足相对弹性模量值不小于60%,重量损失率不超过5%时的最大循环次数来表示其抗冻性指标。

3,何谓材料的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和抗冻性?各用什么指标表示?

1、耐水性是指材料抵抗水破坏的能力,通常用软化系数来表示材料的耐水性,耐水性强的材料的力学性能不易降低。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 2、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用材料的渗透系数来表示。 3、吸水性,指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吸水性与吸湿性相似,都属于物理性质。 4、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含水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用材料的抗冻等级来表示。 扩展资料 对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有不同的要求。 绝缘材料的吸水性愈小愈好,否则会影响其绝缘能力。通常将试样的一定标准条件下,浸在水中经一定时间后测定其重量的增加。 吸液原纸等未施胶纸的吸水性(吸水、水溶液和其他液体),包括:毛细管吸收速度、表面吸收速度和表面吸收重量等三种测定方法。 毛细管吸收速度是指水等液体沿着与液面垂直的纸页上升速度,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测定时,将试样垂直插入液体中,其结果以液体上升的高度表示。 表面吸收速度是指一滴水等液体为纸面完全吸收所需要的时间,通常用以测定新闻纸的二甲苯吸收性,其结果以秒表示。表面吸收重量则指一定面积的纸样,使其一面与不接触一定时间后所增加的重量。以克/米2表示。这种方法比较少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吸水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耐水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渗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冻性